2008-09-25

地球暖化 :吐瓦魯

位於南太平洋的吐瓦魯島國因漲潮大片國土遭淹沒的現象,當局怪罪於地球暖化,擔心有朝一日海水將永遠淹沒全國領土。

二十日的漲潮在日落前達到高峰,島上農作物全部遭到淹沒,島民或許終須撤離的疑慮日益升高。

許久以來吐瓦魯一直警告說,該國面臨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危機,而這個現象是地球暖化所造成。早在十年前就全球暖化問題簽訂京都公約集會期間,當時擔任總理的帕紐即曾語重心長的警告稱,「全球氣候變化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將是吐瓦魯的一萬一千五百國民。

然而科學家與從政人士對這個距澳洲東北約三千四百公里的玻里尼西亞島礁小國,究竟是在陸沈,抑或面臨海平面上升,彼此意見分歧。

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海平面並未上升,有一派理論認為,吐瓦魯島是因為土地利用不當,以及人口壓力造成陸沈。

但現任總理索波亞加說,他確定吐瓦魯遭漲潮淹沒,是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遺害所致。

吐瓦魯氣象專家瓦維說,目前的滿潮尚未達到二○○一年的水平,然而附近的提普卡薩瓦利維利島,早在一九九七年就消失無蹤了。(http://www.dajiyuan.com)

2008-09-22

全球暖化 北極冰層急跌至轉捩點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稱,北極冰層融化加劇,冰面急減,已達到有衛星記錄的三十年來的第二新低。
今年冰層融化比往年更早,意味著冰面可能縮減至新低,超過去年九月的最低記錄。
研究員稱北極正面臨著氣候的「轉捩點」。
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深科學家斯日擇表示,「在過了轉捩點後,情況非常可能將急轉直下,而這個轉捩點就是現在,我們正在見證著它的發生。」
8月26日的記錄,北極的海上冰層已縮至只有203萬平方英里,低於2005年的205萬平方英里,成為第二新低。但由於現在還是八月,冰層減少還在不斷發生,今年的冰層縮小可能打破先前的第一低紀錄,即去年九月的159萬平方英里。
北極夏日無冰不但影響當地生態,例如北極熊在海洋中沒有冰層棲息,海豹等生物面臨生存環境的大轉變,北極居民生活受影響等,同時也會帶來全球的衝擊。北極冰的融化加強全球暖化,因為水比冰能吸收更多的太陽能,而冰可以反射陽光。
北極熊是目前已知北極氣候改變的最大受害者,研究北極的科學家們近日發現九隻北極熊在離海岸很遠的海中游泳,甚至發現一些溺斃的北極熊屍體。由於冰層融解,北極熊難以覓食及遷徙,一些專家預測,如果不採取行動挽救,北極熊可能在本世紀中前滅絕。
相當一部份的冰面只是在一個冬季內形成的,比起形成多年的冰層,相對較薄及更易融化。
不管今年是否會打破2007年的記錄,長遠的趨勢是很明顯的,冰層融化速度比十年前更快,夏天北極無冰的情況將指日可待。而數年前,科學家們還在預測2080年才會出現夏日無冰的現象,而現在計算機模型預期2030至2050年將出現這個狀況,有些科學家們更相信這將在五年內發生。
這將帶來經濟機會,包括在北極鑽探開發石油資源,但隨着更多能源的消耗,將更加劇溫室效應,增加全球暖化。◇

無車日

無車日”又稱“不駕車進城日”,最早于1998年9月22日由法國率先發起。“無車日”的宗旨是增強群眾環保意識,使他們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鼓勵人們使用更為清潔的交通工具。凡參加“無車日”活動的城市,都在城市中心划出一塊繁華的街區,禁止汽車通行,但使用液化氣和電動的汽車不受限制。第一個“無車日”得到了法國34個城市的熱烈響應,此后,這一活動在歐洲大陸迅速興起。1999年9月22日,法國、意大利、瑞士等國的150多座城市舉行了“無車日”活動。今年,25個歐洲國家的770個城市決定加入城市無車日的行列。今年的4月23日,韓國的16個城市同時發起了“無車日”活動。無車日使一些城市的部分污染物指數下降了90%。

2008-09-18

珊瑚白化

去年八、九月間,台灣南端南灣海域的珊瑚白化事件,再度引起國人的廣泛關注。由於珊瑚白化的範圍就在核能三廠排水口附近,核能電廠的污染問題,也再度引起 大家的關切。事實上,自民國七十四年核三廠兩部機組並聯發電以來,每逢夏季排水口附近珊瑚白化的事件就一直頻傳,珊瑚白化的範圍則以七十六及七十七年最 廣,災情也最嚴重,從排水口延伸到貓鼻頭,水深五公尺以內的所有珊瑚,幾乎都被波及。但是自七十八~八十二年間,由於氣候、降雨和颱風的影響,珊瑚因熱污 染而白化的現象已趨緩和,但是繼之而起的沈積物和有機物污染,也引起珊瑚普遍的白化。
除了台灣的南灣海域外,珊瑚白化事件也曾經在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普遍發生過。
例如:太平洋東岸、加勒比海、佛羅里達、澳洲大堡礁、琉球群島和印尼 海域,都曾發生過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由於珊瑚礁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珊瑚礁對於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也有重要貢獻,因此珊瑚大量白化的事件,在許 多國家都引起科學家、環保人士和政府當局的重視。例如:美國的參議院就曾為了調查1987年發生在加勒比海的珊瑚白化事件而舉行數次聽證會,邀請學者專 家、環保人士和潛水運動人士,共同討論珊瑚白化對生態系的影響。此外,自1987年以來,至少有十餘個國際學術會議包含討論珊瑚白化的議題;而且,聯合國 環境規畫署(UNEP)、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等國際組織,相繼針對珊瑚白化事件研擬具體的保育措施;由此可見, 珊瑚白化在國際間受重視的程度。

雖然珊瑚白化曾在許多地區發生,但是有關白化和環境因子關係的研究並不多,大部分屬於描述或報導性質的調查報告。綜合世界各地的調查報告,引起珊瑚白化的環境因子可歸納為:溫度、光度、鹽度和全球氣候變遷等。

礁珊瑚通常生長在溫暖的水域裡,最適宜的溫度在20~28℃之間,超過這個界限,都可能引起珊瑚白化。早在1931年,英國的科學家就以實驗說明珊瑚在溫度改變的情況下,排出共生藻而白化的現象。

2008-07-10

ScribeFire Blog Editor

https://addons.mozilla.org/zh-TW/firefox/search?q=scribefire&cat=all

2008-07-09

爆笑-全球暖化 連北極熊都在剃毛了



爆笑-全球暖化 連北極熊都在剃毛了

小遊戲

http://kids.nifty.com/game/mist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