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十個改造地球的最瘋狂生態工程點子:
1.垂直農場
全球人口在未來40年可能達到92億。這意味著,要想養活這麼多人,全球糧食產量必須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但是,目前地球37%的表面已經貢獻給農業了,沒有更多的耕地可用。那麼,數十億人需要的糧食又能從哪來呢?面對這個問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學教授迪克森·德斯波米爾提出了一個唐吉訶德式的解決方法——將城市內的摩天大樓變為既能生產水果、蔬菜和穀物,又能產生清潔能源,凈化污水“垂直農場”。今年,德斯波米爾開始為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建造一個垂直農場原型,而中國和迪拜的投資者已經對這個構想表示了興趣。由於農場能在摩天大樓內部上下移動,田地也就變成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
2.改善家畜腸胃
每年牛和其他四條腿家畜向大氣中釋放8000萬噸甲烷,作為溫室氣體,甲烷的“殺傷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一家人一頓牛排大餐相當於開車行駛40英里。英國科學家想出了一個解決牲畜甲烷排放難題的方案,給它們吃大蒜。在7月公佈的一項研究中,英國科學家利用大蒜去消滅產生甲烷的胃內細菌,並設計出改善消化系統效率的高糖飼料。不過,消費者可不喜歡吃有一股大蒜味的牛肉,而控制進食從長期來看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澳大利亞科學家又想出了一個“餿主意”:將袋鼠(一種不會釋放甲烷的動物)的胃內細菌移植到牛的體內。
3.安置碳收集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克勞斯-拉克納提出了另一個應對全球變暖的想法:外觀酷似巨型空間加熱器的300英尺高的碳收集裝置,每個能吸收相當於1.5萬卡車一年排放的溫室氣體。按照拉克納的設想,一片面積相當於亞利桑那州大小的碳捕集器能夠將人類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吸收得一乾二淨,儘管目前尚不清楚二氧化碳將來存到哪。也許,會“注入”到地下,但批評者表示,這些二氧化碳可能會從地底冒出來。拉克納贊成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石灰岩這樣爭議少的方法。今年4月,總部設在亞利桑那州的全球研究科技公司揭開了第一台拉克納碳捕集器產品原型的神秘面紗。
4.人為控制颶風
無論全球變暖是否會讓颶風變得更具破壞力,但控制颶風肆虐毫無疑問會挽救無數條生命,節省大量重建資金。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氣候物理學家丹尼爾-羅森菲爾德今年7月在一項研究中稱,向“卡特裏娜”颶風中心加入微粒也許能削弱風暴強度,令其遠離新奧爾良。但是,一旦颶風的風向引導錯誤,科學家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所以說,這種計劃目前尚是紙上談兵。麻省理工學院颶風控制研究的“希望之星”摩舍-阿勒馬洛為了解決這一法律問題,甚至專門請了一位風險管理教授,為其提供法律建議。
5.造雲船遊弋全球“播雲”
陽光令地球溫度升高,但大片低空雲朵卻能反射陽光。為降低全球氣溫,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約翰-拉特哈姆和愛丁堡大學工程師斯蒂芬-薩爾特計劃大規模造雲。今年10月,拉特哈姆提出,派一支無人駕駛、自動驅動的船隊雲遊世界四大洋,把海水散佈至空氣之中去“播雲”。據他的估算,一千艘“造雲”小船能抵消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翻倍引發的氣溫上升。拉特哈姆、薩爾特最近剛剛與氣候模擬領域的先驅菲爾-拉什舉行了“三巨頭會晤”,以確定“造雲”船隊攪亂包括降水在內的氣候系統的潛力。拉特哈姆說:“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要先得到解決。不過,我對這一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概念的信心比一年前更足了。”
6.改良樹種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人類的植物朋友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森林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那不是對人類更好?美國研究人員3月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描述了利用經過基因改造的樹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計劃。通過基因工程,可以讓樹木長得更快,含木質素更少。木質素是一種複雜聚合物,是木頭非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組成物,作用是阻止木質植物變成生物燃料。快速生長的樹木能利用根莖吸收二氧化碳,而剩餘部分則可被用作燃料。不利之處是,基因被改造的樹木勢必會擾亂生態系統,令“懶散”、易受疾病侵害的單一栽培取代茁壯生長的森林。
7.給海洋施肥
通過向海洋表面投放鐵或尿素等營養物,或向海洋表面抽取深海海水,海洋肥料能刺激吸收二氧化碳的浮游生物快速生長,這種架勢就如同紐西蘭羅德尼角附近的自然紅潮一樣。一旦浮游生物死亡,它們會將碳永遠地帶入海底。不過,批評人士表示,這種方法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數量要超過節省下來的二氧化碳。即便這種方法確實能發揮作用,二氧化碳過量也會令海洋變成“酸性汪洋”。
由於美國加州兩家公司普蘭克托斯(Planktos)和克裏默斯(Climos)有意將這種方法投入商業使用,海洋肥化也成了今年討論最為廣泛的地球工程熱點。但這兩家公司的如意算盤將面臨重重障礙:國際海事組織計劃嚴格控制海洋肥化。多部地球工程學著作的作者吉姆-斯坦利-羅賓遜也對這種科幻似的構想提出了質疑:“將海洋生物搞得一團糟是眼下最瘋狂的主意。我們尚不清楚這樣做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8.人造火山給地球降溫
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1991年噴發時,向大氣中噴射了1000萬噸遮擋陽光、給地球降溫的硫化物。不少科學家由此天真地認為,人類完全可以模擬這一自然壯舉,遏制全球變暖趨勢,其中不乏像諾貝爾獎得主保羅-科努森這樣鼎鼎大名的人物。按照他們的設想,使用火箭、飛機、巨炮,甚至人造火山,將細小顆粒釋放到大氣,令地球溫度在10年內降至20世紀初期的水準。
不過,倘若出現偏差,這些細小顆粒會長年累月從軌道上洋洋灑灑落回到地球。即便果然奏效,也必須對微粒小心控制。卡內基研究所氣候學家肯-卡爾德拉6月的一項研究表明,中斷微粒流可能會引發地球溫度驟然間升高。此外,溫室氣體的聚斂也許僅僅是一種表像。像海洋酸化等問題可能會存在。卡爾德拉說:“一切事情都不能令我們的能量系統發生革命性變化。”
9.發射軌道太空鏡給地球降溫
如果大氣微粒能發揮像鏡子一樣的作用給地球降溫,我們為何不利用真正的鏡子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呢?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光學專家羅傑-安吉爾在4月提出,一旦全球氣候真的陷入危機,我們不妨試一試太空鏡的效果。按照他的構想,將一個由16萬億面鏡子構成的、輻射180萬平方英里區域的“太陽盾”,連同“電磁感應圈槍”(electromagnetic-coil gun)一道發射到地球軌道。這一項目的成本高達5萬億美元。同人造火山一樣,太空鏡並不是解決二氧化碳的理想方法,它能在軌道停留50年之久。
10.地球現狀:人類每年排放84億噸二氧化碳
人造颶風、轉基因森林植物、海洋肥化、軌道太空鏡,這些瘋狂的概念一旦處理不當即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災難,對改變現狀於事無補。實際上,人類已經開始了有史以來最瘋狂的“地球工程實驗”:每年將84億噸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氣,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準升至恐龍統治地球以來的前所未有的水準!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稱,這一“實驗”的初步結果已顯現出來:乾旱、洪水和21世紀初的極端氣候其實僅僅預示著持續污染的惡果。還有比這個“實驗”更瘋狂的點子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